欢迎进入讨说法网! 登录免费注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2025-04-21作者:浏览:68

4月16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检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工作启动会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这也意味着执法检查正式启动。计划在9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内容

构筑正气充盈网络空间等纳入执法检查重点

这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文明行为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建立和运行情况,营造向上向善社会风尚情况,构筑正气充盈网络空间情况,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情况等4个方面的情况。

具体来说,文明行为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建立和运行情况主要包括: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街道(乡镇)及社区(村)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开展;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形成工作合力等情况。

营造向上向善社会风尚情况主要包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立健全好人好事发现、宣传和激励机制,引领社会好风气建设;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持和鼓励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及见义勇为等行为;加强青少年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崇德立志时代新人;发挥大众传播媒介作用,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情况。

构筑正气充盈网络空间情况主要包括: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及运行;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丰富网络道德实践,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针对网络诈骗、造谣诽谤、虚假信息传播等乱象进行综合治理等情况。

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情况主要包括: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帮扶困难群体;加强矛盾纠纷预防、调解和处置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助力化解社会戾气等情况。

方式

全市拟于5月份开展“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

执法检查主要采取实地检查、座谈交流、市区联动等方式进行,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步开展“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三级人大代表深入各区代表家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调研和征求意见的情况,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梳理问题清单,分析研究新时代文明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研提工作建议。

实地检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新闻单位等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检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

针对调研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首都文明办、市委网信办、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经营主体、基层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这次执法检查,市区联动检查,委托16区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方案检查重点,结合各区实际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此外,拟于5月份,利用两周左右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名代表走基层”活动。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围绕《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深入代表家站面对面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宣传政策法规,凝聚社会共识。

解读

开展执法检查 全力打造首都精神文明“金名片”

为什么要开展此次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出台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当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实施近五年来,有力推动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有力推动了首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这位负责人介绍,当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网络传播的一些乱象如何进一步治理,社会困难群体帮扶、矛盾纠纷化解、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发展中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课题,也是落实《条例》的新要求。

按照市委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已有工作基础,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纳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同时,经深入研究,对检查重点进行了延伸和扩展,检查范围扩展到相关法律法规。

开展此次执法检查,目的是进一步总结全市已经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推动更好建立发现、宣传和激励好人好事的制度机制;通过深化调研,梳理普遍反映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推动破解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难题;通过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推动构建良法善治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局面,全力打造首都精神文明“金名片”,努力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看点

北京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在启动会上,首都文明办有关负责人报告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报告显示,《条例》施行5年以来,首都文明办围绕《条例》施行,强化统筹协调,广泛宣传报道,开展专项执法整治,融入文明创建,推动配套制度完善,全力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首都文明办将《条例》的贯彻落实纳入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测评体系,设置诚信建设、文明餐桌、文明旅游、交通文明等评估指标,强化公共场所文明引导,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各区将文明条例实施作为推进文明城区创建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文明行为促进季、文明我监督、文明随手拍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贯彻落实活动,有效增强了市民群众的文明促进意识、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在最近中央文明办公示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拟命名名单中,我市有6个区入选(石景山、门头沟、顺义、大兴、怀柔、密云),数量居直辖市之首。

同时,首都文明办统筹推进先进典型礼遇、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网络文明规范等《条例》相关配套制度机制健全完善,目前,首都道德典型帮扶礼遇机制不断完善;文明行为促进白皮书研究发布机制已经形成,并于2022年9月首次发布“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办法正在修改完善;研究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若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月,首都文明办发布了2024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北京市民文明指数达到90.80分,比上一年度提升0.07分,保持连续上升态势,体现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首都文明办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文明指数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测、网络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共参与以93.33分居于五大一级指标首位,明显高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得分,展现出市民在“热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北京举办的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活动”方面表现优异,展现了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此次文明条例执法检查有利契机,落实各项部署要求,持续推动《条例》贯彻落实,积极营造首都社会好风气。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文明促进工作广泛共识,引导市民群众共同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建立完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共同推动文明行为促进的工作合力;着力推进配套制度健全完善,为《条例》贯彻落实提供更为扎实的制度保障。”首都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热门排行
相关资讯
© 2021 taoshuofa.cn 湖南求实说法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湘ICP备18010146号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762号指导单位:全国商报联合会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